文化

瞭新社报道 | 印尼来华留学生Clea Odelia:我喜欢美丽的“中国红”

2024-01-08   

印尼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发展,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两国构建了强韧坚实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中印尼长久的交往历程中,中国的快速发展与独特文化魅力深深吸引了一大批印尼青年,并鼓励着他们踏上了来华求学之路。

两年前,来自印尼雅加达的Clea Odelia(中文名:苏宝平)怀揣着对商贸领域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向往,选择了在中国的大学就读商务汉语专业。在与中国城市的切身接触中,在与中国朋友的密切相处中,苏宝平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也对中印尼之间的合作发展有了全新的认知。她相信,来华留学的这段经历将会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笔浓墨重彩的“中国红”。


Clea Odelia(苏宝平,右)与瞭新社国际新闻中心实习记者Anna Giada D’ Angelo(意大利,左) (图/瞭新社)

奔赴华夏大地之约

中国对苏宝平来说并不陌生。印尼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有着庞大的华人社区。许多华人在印尼拥有企业和投资项目,对本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不少印尼华人家庭也保留着过“中国节”的传统风俗:过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到唐人街上购年货、看舞狮,家里的大人也会给小孩子们包红包;中秋节的时候,家族成员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在社会经济方面,随着中印尼关系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印尼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饮食与习俗方面,两国文化在印尼本土相互交织,并形成了靓丽独特的人文风景。自小在中华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中长大,苏宝平对中国的风土人情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还特别喜欢“中国红”,“红色在中国有着深刻的意义,代表着幸运、幸福。我非常喜欢。”不仅如此,她也早早地决定了日后定一要到中国留学,好好学习汉语,好好体验这片广袤国土上的人和事。


苏宝平与家人共度春节

即便已“做足功课”,对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来华之初,苏宝平曾一度担心她会不太适应留学生活——自己的汉语还称不上“流利”,总是要在对话中夹带外语单词。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尝试买柠檬茶,“艰难地”用中文跟店员沟通时紧张。“我想让店员向我推荐一款饮品,可是怎么说都词不达意。幸运的是,对方读懂了我的窘迫,还笑着告诉我不用担心,他会为我提供店内最好喝的饮品。”虽然这是她刚来中国时的一段小插曲,可那杯柠檬茶的甘味与人情味在今天仍让她回味无穷。

中国人的友好、热情让苏宝平更快地融入到了新的学习与生活中。初学汉语时,汉字的书写、汉语的语法曾让她十分“头痛”。不过,活泼开朗的她交到了一群乐于助人的中国朋友,他们总是随时随地为她解答在汉语学习上的疑难,耐心地通过各种生活实例来加深她对汉语字词句的理解。朋友们总是鼓励苏宝平不要放弃,因为汉字的美丽就在其无穷无尽的意蕴之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帮助汇聚成流,不仅让苏宝平的汉语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也让她倍感温暖,并坚定了她学好汉语的决心。

在用心学习之余,苏宝平还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她曾与同学共同登上越秀山,在五羊石像前留下了珍贵的合照;她曾穿梭在现代化都市中,欣赏广州塔绚丽的璀璨灯光;漫步在北京路与永庆坊的街头,她总能感受到一栋栋传统建筑背后的岭南文化之韵;她也特别享受在粤式酒楼沏茶品茗、尝遍一道道本土美食的时刻……这种“快节奏”下的“慢生活”,让她对中国城市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有了全新的认知。





苏宝平在广州游玩

而中国先进的电子支付技术也使得她能在畅游广州的过程中“轻装上阵”。无论是乘坐交通工具时的扫码支付、还是就餐时的线上点餐和一键付款,电子支付在各种日常场景的普及都让她感受到了在中国生活的方便与快捷,这也是中国带给她的“巨大震撼”之一。“如果我没有来到中国留学,可能我将无法体验到仅用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各种消费的便捷生活。”苏宝平笑道。

如今,苏宝平正在努力准备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5级考试。她希望能尽快提高汉语水平,争取早日用汉语与中国朋友流畅对话,通过汉语探索更多中国文化的魅力,持续不断地发掘这片土地上的新惊喜。

以媒体之眼瞭望世界

为了加强对汉语的应用、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本学期伊始,苏宝平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了《瞭望新时代》杂志社(简称“瞭新社”)实习,并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瞭新社国际新闻中心实习记者。对于苏宝平来说,“记者”这个岗位意味着她需要鼓起勇气、建立自信,以高效的方式、得体的形象与不同身份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并挖掘出其中具有社会价值的故事、观点与内涵,对个人新闻素养、文字功底、临场应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对没有接触过新闻工作的她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苏宝平畅谈在瞭新社的实习经历(图/瞭新社)

然而,虽然内心仍不免紧张忐忑,但苏宝平选择了急流勇进、迎难而上,在一次次实战中磨砺意志、增强本领。她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在墨西哥独立213周年纪念活动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外出活动,心情十分紧张。在路上,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定要竭尽全力完成这一次任务。”在活动中,苏宝平奔走在会场的每一个角落,拍下了一张张精彩的新闻图片;她还与墨西哥驻广州总领事胡利安·阿丹姆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自信出色的谈吐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苏宝平开心地说,一整个晚上她都在无限的紧张与兴奋中度过,非常感谢瞭新社给予的机会和前辈们的帮助,因为这种能接触“大人物”的机会是非常宝贵的,既锻炼了她的沟通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也让她在与高层的对话中开拓视野,对国际交流的重要性产生了全新的认知。

后来,在多次实践的磨练与同事们热情的帮助下,苏宝平慢慢成长为一个能拍、能采、能写的“多面手”:她与同部门的日本实习生共同参加“共享粤色趣团圆”工艺美术体验沙龙,并为活动进行拍摄和撰稿;她在国际青创社揭牌成立新闻发布会现场与多国青年深入交流,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一手新闻素材;不久前,她与广州大学的乌干达留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挖掘出对方精彩的人生故事;她以留学生视角撰写的稿件《“土生华人文化”逐渐融入印度尼西亚》《我的世界文化节之旅:百花齐放春满园》等,均在媒体平台上获得了不少的点击量……


苏宝平在“共享粤色趣团圆”工艺美术体验沙龙现场

“我在实习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比如写作与拍摄的技巧、记者所要具备的新闻素养,还有时间管理能力与不言放弃的精神。而在这其中,社交能力的提高是我在实习中的最大收获。”苏宝平笑着说,这些实践经验让她从一个面对“大场面”措手不及的“孩子”,慢慢成长为一个处变不惊、独当一面的“大人”。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怯场,并能在各种场合中以最自信的姿态展现自己。“很感谢瞭新社给予的机会,让我在一次次的实战中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锻炼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除此以外,苏宝平也以此为契机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青年,她坦言,与他们的了解和深入交流“是一个有趣且重要的过程”,这教会了她如何宽广胸怀、放眼世界,对不同的文化与思想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包容心。

由于在实习中的出色表现,苏宝平被聘请为瞭新社国际通讯员,这让她倍感骄傲。“记者是一个能为他人发声的职业,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份子。”未来,苏宝平希望自己能够将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与思维方式运用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继续做好传递友好声音的使者。

勇担国际青年责任

国际交流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国际交流还是人类的理解与友谊之桥,促进各国文化和谐共存,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人类共同面对全球挑战、共享发展成果。

来到中国后,因着热情开朗的性格、优秀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苏宝平活跃在校内外的多个圈子,她的“国际朋友圈”也由此不断扩大。尽管大家的文化背景并不相同,可这并不影响他们渴望交流、相互贴近的一颗心。这不仅让苏宝平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也让她更加热衷于参加国际活动,增长新见闻、认识新朋友,并向世界分享她的故事。

前不久,苏宝平作为印尼学生代表参加了学校的第15届世界文化节。在“外国文化系列讲座”的讲台上,苏宝平搭档两位同学作了印尼主题的精彩分享和互动,为在座师生揭开了“千岛之国”的神秘面纱;在“世界美食长廊”中,她与印尼团队一起“出摊”,用充满地域特色的美食与传统服饰对印尼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让来宾们啧啧称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无论是在系列讲座上的分享和互动,还是在美食长廊中穿行各国摊位时的欢声笑语,苏宝平既惊叹于文化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又被这种打破地域界限、跨越语言藩篱的交流碰撞和情感共鸣所深深打动。


苏宝平(左)在“外国文化系列讲座”现场

“其实,我不仅想将印尼文化带到中国,我也想将自己在中国的各种奇妙经历跟印尼的亲朋好友分享。”谈起未来的计划,苏宝平表示,她想回到家乡,向印尼的朋友们诉说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来到中国之后,苏宝平发现中印尼两国文化在很多地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双方都很注重日常交往的礼仪,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传递出来的善意是一样的。她还提到,中国人与印尼人都很注重家庭,有着浓厚的家族情怀。“我无法离开血脉相连的亲人太久,这也是我选择毕业之后回到印尼工作的原因之一。”同时,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许多印尼人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与学习这些“秘诀”,从而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苏宝平希望把这些“中国故事”和美丽的“中国红”带回印尼,向家乡人展示一个真实、生动、立体的中国,并努力构建两国青年之间交流的桥梁,“这也是我作为来华留学生的职责所在”。

除此之外,苏宝平还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的推进,未来,中印尼关系将会愈加紧密,两国之间会有更多的合作空间,自己在印尼也能拥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的合作热潮持续升温。如今,两国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合作和投资规模进一步拓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发展势头强劲。今年9月初,雅万高速铁路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开通。此项“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的建成,为今后中印尼两国开展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宣告了中国与印尼的关系迈进了新阶段。站在中印尼关系新十年的起点上,苏宝平希望自己能在两国的高质量发展与合作中,身兼国际留学生与国际通讯员两重身份,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国际交流的浪潮中,充分运用自己来华学到的知识,乘风破浪,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瞭新社)

文/陈欣妍、刘恩(实习)

编辑:侯文哲 责任编辑:维泽

来源:瞭望新时代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