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布局2024丨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愿景变现实

2024-04-18   

朝饮广州早茶,午品中山烧鸽,夜赏浪漫维港,这是不少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一日的行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逐步从发展愿景成为生活现实,交通基础设施加速互联互通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借助政策带来的机遇,依托地域、产业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正以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融入湾区、扎根湾区。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跨江跨海通道架起“黄金走廊”

当下,港澳单牌车正演绎“北上”热潮。“过去深圳人消费往香港跑,如今,深圳各大综合体吸引港人来消费。”香港平湖同乡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莫顺发说,深圳部分商场周末人很多,能看到不少香港市民的身影。

港珠澳大桥缩短了粤港澳三地的时空距离,港车北上、澳车北上降低了出行成本。今年一季度,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屡创新高,单日最高车流量超2万辆次。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客流、车流累计超过600万人次和115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180%和120%,两项数据均创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历史同期新高。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的生动写照。北上南下双向奔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互交织,粤港澳大湾区日益呈现出深度融合新景象。粤港澳大湾区已建成通车的珠江黄埔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等跨江跨海通道,与在建的深中通道、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架起大湾区横向“黄金走廊”。

放眼望去,一座座跨江跨海大桥凌空飞架,一列列城轨高铁融通湾区,小汽车、大货车、集装箱运输车昼夜奔驰……粤港澳大湾区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总体建成了全国领先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初步成形。

“硬联通”拉近城市时空距离

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相继开通,到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建设提速,“硬联通”正不断拉近粤港澳大湾区时空距离。

截至2023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公路通车里程约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9.7公里,与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4个省(区)均有5条及以上高速公路通道连接,建成经粤东西北辐射泛珠地区的高速公路通道。“轨道上的大湾区”更加完善,铁路运营里程超2700公里,城市轨道运营里程1373公里,居全国前列。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加速建成。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有6个港口全年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预计2025年整个湾区港口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将达到21亿吨。以广州港、深圳港为核心的国际航运网络不断完善,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约450条,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当前,大湾区已建成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海金湾、惠州平潭、佛山沙堤和香港机场、澳门机场共7个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

“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

高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任务之一。接下来,广东将以跨珠江口通道为全省路网建设的关键点,着力推进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促进环珠江口城市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高速公路方面,广东将着力推进快联快通,加快推进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项目建设,持续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东西北地区的干线通道,推动高速公路向城镇覆盖。预计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5500公里,2035年达到7100公里。

铁路方面,广东将加快推进以大湾区为核心的“四向拓展”高铁通道建设,完善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之间的高速铁路通道;加快推进广湛、深江、深汕、深南、珠肇等高速铁路项目和广清城际铁路南北延、穗莞深城际铁路南延段、广花、芳白、南珠(中)、深惠、深大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构建以广佛、深港、珠澳三大发展极为核心,以广深港、广珠澳、跨珠江口三大主轴为集聚的城际铁路网。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试点落地,实现轨道交通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预计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铁路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超4200公里,2035年达到5700公里。

广东将加快构建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港口集群为发展极的“一核两极”港口发展格局,携手港澳共建经济高效、支撑有力、国际一流、智慧绿色的世界级港口群;加快打造以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三角枢纽(广州新)3个机场为核心,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携手香港、澳门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合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枢纽功能和国际竞争力。(瞭新社)

编辑:刘东儿 责任编辑:李懿

来源:中国交通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