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瞭新社报道丨“智”汇湾区,激发科技发展新动能——新加坡考察团走进深港高新企业

2023-12-07   

智能化、互联化、数字化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定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政府、企业、高校及不同组织在此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打造了重要的平台和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近日,由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及东南亚各国高新企业负责人所组成的近100人团队赴香港和深圳进行考察和交流。本次考察交流活动由SPARK(新加坡)联合国际青创社、香港科技园、香港电脑学会、香港职业训练局、CIO connect共同举办,旨在以多元的视角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新疆界、变革管理与数字领导力、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等话题,助推中新两国在科技、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香港:国际交流合作成效凸显,引领新动能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府、企业间的国际交流与协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此次考察有利于加强彼此的信任,促进不同经济体在广泛领域里的合作。抵达香港后,考察团参与了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午餐圆桌讨论会,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和香港等不同国家与地区科技相关的政府部门、机构、企业高级别负责人与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午餐圆桌讨论会活动现场

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总监黄志光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副首席执行官Kiren Kumar在活动中致辞,分别介绍了香港与新加坡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愿景。圆桌讨论会还针对人工智能、开放式数码创新模式之风险管理,以及科技发展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3个主题分别举行了专题论坛,十余位来自渣打银行、华为、蚂蚁集团、谷歌等政府相关机构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分享。

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总监黄志光致辞

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副首席执行官Kiren Kumar致辞

专题论坛现场

近年来,香港发挥自身优势,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创科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香港科学园是香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进驻设立实验室。圆桌讨论会结束后,考察团一行走进香港科学园,交流科学园的整体运营情况。其后,考察团前往入驻科学园的人工智能软件企业商汤科技、智能制造企业思谋科技进行参观,了解香港高新企业的发展情况,亲身感受香港特区政府在支持创新科技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毅力。

考察团走访已入驻香港科学园的企业

考察团走访已入驻香港科学园的企业

“十四五”规划印发后,香港被赋予“八大中心”的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特区政府在2022年末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出多项创科发展战略,包括推动香港智慧城市的建设。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全球竞争力中心发表的2023年智慧城市指数显示,香港在其中的排名跃升至亚洲第4位、全球第19位。为吸收借鉴香港建设“智慧城市”的经验,考察团一行分别前往香港机场管理局、香港智慧政府创新实验室、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港口控制科技中心及香港迪士尼乐园科技中心,了解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带领下,各公共服务部门与企业如何利用创新及科技提升管理效能、改善巿民生活及增强香港的吸引力,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考察团参观香港智慧政府创新实验室

考察团参观香港迪士考察团参观香港迪士尼乐园科技中心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着“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为世界创造商业、金融和投资方面的机遇,在推动数字化金融科技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因此,考察团还专程前往蚂蚁金服进行考察,了解蚂蚁金服的整体运作及其打造的金融生态系统,感受香港稳健、成熟的国际金融体系。

深圳:高新科学技术应用不断走在前列

近年来,“科技之城”深圳不断激发源头创新活力,创新生态链聚天下英才,孕育出华为、大疆、比亚迪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企业;同时,它营造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高端资源来深圳兴业创业,汇聚了全球外资的目光。目前,深圳着力强基础、增优势、创平台、聚人才,进一步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新加坡电信集团旗下的恩士迅于1998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而成立于2021年的深圳创新中心是其在中国的首个创新中心,它专注于5G物联网应用、金融区块链跨境应用的创新场景等方面。考察团详细地了解恩士迅深圳创新中心在VR、AI领域的应用案例,亲身体验了VR智能设备、与AI虚拟人物进行对话,感受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

考察团成员体验VR设备(图/瞭新社)

考察团在NCS深圳创新中心(图/瞭新社)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已成为数据资源畅通循环的关键支撑,以及引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目前,5G应用已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7个,对各行各业5G赋能作用日益深入。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考察团通过参观华为欧洲小镇和华为展厅,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全面地了解华为在数据通信、AI算法、云和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和技术应用成果。

考察团走进华为(图/瞭新社)

考察团走进华为(图/瞭新社)

在“空间智能时代”,人类观看世界、纪录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人机、手持影像也在崭新而多元的使用场景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考察团一行来到了大疆科技创新体验中心,亲身感受走在全球科创前沿的“中国智造”:多媒体领域的拍摄与展示、农业领域的农作物灌溉与检测、能源领域的光伏作业与核电站巡查、建筑领域的现场测绘与建筑检验、基础设施领域的交通监测与勘测、公共安全领域的搜救与执法……从实际出发,为各行各业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工具,将高新科技无缝链接至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范畴。

考察团在大疆科技创新体验中心(图/瞭新社)

考察团在大疆科技创新体验中心(图/瞭新社)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正迎来巨大“风口”。作为新能源产业聚集度最高的中国城市,深圳的新能源产业也成为了考察团关注的焦点。成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经历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考察团一行走进比亚迪的“迪空间”,听取比亚迪的创办历史、所取得的专利成果和核心理念,近距离接触比亚迪核心的刀片电池、DM混动技术、车身控制系统等,感悟比亚迪在打造未来科技之城的美好设想。

考察团在比亚迪(图/瞭新社)

考察团在比亚迪(图/瞭新社)

考察企业、参观展厅、交流感想……香港与深圳的考察行程密集紧凑、内容丰富多元。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了许多,并为中国科技企业的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点赞。

参与本次考察活动的国际青创社执委会执行副主席(国际青年商贸版块)乔豪威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感悟,他认为这次考察既是一次拓宽视野的“取经”之旅,也是一次相互交流互动、携手共谋发展的合作之旅,其意义非凡。他说道:“国际青创社深知科技的创新与合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特联通植根于深圳的中国高新科技企业,带领来自新加坡的考察团走进企业、走入展厅、走向前沿技术,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情况,联通国内外各资源要素,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内外各区域各领域的合作、实现融通共赢,为中新两国科创领域的交流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对话:中新合作前景广阔

2023年适逢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3周年,长期以来,中新互为友好近邻和高质量合作伙伴。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同来华访问的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共同宣布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两国合作指明战略方向,未来中新合作前景广阔。

新加坡青年代表罗杰耀认为,通过这次考察交流的行程,来自科技行业的一众考察团成员可以在行程中互相交流,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不同的企业运营情况,探索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在科技发展方面的经验,“我觉得这是一个强力且高效的模式,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充满无限的可能性。”

据悉,毕业于新加坡管理大学的罗杰耀曾于2019年来到中国杭州的科技企业实习,亲身体会到中国物流、电子商务产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此后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科技改善人类的生活’,并且能够把它变得更好。”

罗杰耀表示,回到新加坡工作后,他持续关注着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疫情期间,我了解到许多高科技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影响力,切切实实地解决了当时的难题”。2023年再次踏足中国,迎接他的又是一个崭新的中国,“时隔4年再次来到深圳,我感觉很陌生,这里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圳、香港各有其发展优势,是中新两国深化合作的好窗口。”

新加坡青年代表罗杰耀(图/瞭新社)

致力于新加坡科创交流的David CK Chin认为,在全球化形势不断变幻的时代,国际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正处在‘信任经济’时代,只有与合作伙伴相互理解并建立友谊,信任才会产生。仅在东南亚地区,每个国家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要亲自来到不同的国家,跟当地的同行交流,感受当地的文化,才能搭建好科创和商贸的桥梁。”

在他看来,中国正是本次学习交流的最佳目的地。“我们很早就看到中国的开放型经济和数据驱动型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希望能够通过向中国的高新企业学习,将最新的优质经验运用到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除此以外,中国有着非常强大的合作文化,这对很多亚洲企业也是极佳的机遇。”David告诉记者,“中国在数据收集、分析与管理上拥有强大的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世界知名的科技巨头以及一群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年轻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大湾区是中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是众多高新技术的试验田。David认为,此行能以香港和深圳为切入口,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市场、学习中国最前沿的技术和经验。而他也在与华为人工智能创新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他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去培养下一代人才。把有才华、有饥饿感、有激情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并带领他们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目标,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有活力的长期发展模式。”

“未来的创新速度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跟上技术的变革步伐。”David希望,此次中国行能让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创行业领导者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并为未来的合作创造新的机会。

David CK Chin(图/瞭新社)

考察期间,国际青创社总监事李夏莲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副首席执行官Kiren Kumar、David CK Chin、罗杰耀等考察团成员进行了密切的交流。据介绍,国际青创社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搭建国内外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为促进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等要素“走出去”以及将海外优势资源“引进来”创造有利条件,助推国内外政府、企业、高校及不同组织间的互动与互信。David表示,期待在未来,我们双方能够深化交流与协作,共同搭建国际化、多元化的沟通桥梁与渠道,带来不同的碰撞与火花,共同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青创社总监事李夏莲(右一)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副首席执行官Kiren Kumar(左一)进行交流

当前,人类发展面临越来越多重大挑战,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探索解决全球性问题,共同应对时代挑战、促进和平发展。随着中新两国开启了建设“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新篇章,相信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新两国人民将心手相连,不断发掘双边合作新机遇,各领域务实合作、人文经贸交流必将朝着更高质量不断发展,两国人民将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双边关系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进发!


(瞭新社) 

编辑:侯文哲 责任编辑:维泽

来源:瞭望新时代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