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瞭新社报道丨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梁俊威:务实重本嵌榫卯,精雕细刻节节高

2023-11-20   

一榫一卯,一斧一凿。广式硬木家具始于明、成熟于清,与京式、苏式家具合称为清代家具三大流派,往往用料丰硕、体量敦厚、雕刻繁缛,是中国家具工艺的重要分支,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在沿袭我国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的同时,吸收了西洋家具文化的优点,形成独具岭南特色的艺术风格。数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被它的奢华沉稳所折服,倾注心血传承和发展广式硬木家具的制作技艺,青年非遗传承人梁俊威便是其中的代表。

梁俊威,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师从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敏强。自18岁拜师后,梁俊威便开始系统学习广式硬木家具的制作技艺,并接触产品设计、销售等环节,如今已走过20多个年头。在传承非遗的道路上,梁俊威多次走进社区与校园,将非遗技艺带到更多人的生活中,也将精雕细琢、守正创新的红木情怀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近期,梁俊威与《瞭望新时代》杂志社(简称瞭新社)记者对话,让我们一同进入硬木家具的世界,领略他的大国工匠精神。

梁俊威(图/瞭新社)

学艺传承: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中时期,当同学们都在工艺美术设计课程中尝试使用新颖图案时,一位同学对传统纹饰的呈现吸引了梁俊威的目光。在每次的作业中,这位同学提交的图案都让人感到惊艳。梁俊威说,虽然他们以前学习过传统的纹饰图样,但从来没有想到它们会有如此丰富的组合,这位同学对传统纹饰独到的理解和精妙的呈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问他,为什么他对传统图样的认识比同龄人更为深刻,但是他什么也没说。

放暑假后,这位同学主动邀请梁俊威到他们家做客。怀着好奇的心情,梁俊威在同学的带领下走进了一家广式硬木家具的工厂。这时他才知道,原来同学的设计灵感大多来源于眼前这些古朴又华丽的广式硬木家具,而同学的父亲正是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敏强,也是梁俊威以后的师傅。

原来,早在清朝中后期,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神山地区一带的村民就有学习木雕的传统;到了民国广作红木鼎盛期,神山的大岭村上下,学木雕的手作仔人数大幅增加。自胡敏强的爷爷胡超洪那一代开始,胡氏家族开始以制作广式硬木家具为生,在此过程中不断传承广式硬木家具的制作技艺。如今梁俊威与师傅胡敏强共同经营的松园红木松园一名,正是源于大岭村的一个地名。

之后每逢寒暑假,梁俊威总会准时来到同学家的工厂报到,学习关于传统纹饰设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广式硬木家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逐渐喜欢上了这项传统技艺,并产生了要将它传承下去的想法。高中毕业后,梁俊威正式拜胡敏强为师。

此后数年,梁俊威奔波于学校和硬木家具工厂之间。在学校,他学习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在工厂,他跟着老师傅动手实操,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与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同,在传统硬木家具行业中,学徒们需要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再向师傅请教,师傅答疑后学徒不断总结和积累并进行更深的钻研,梁俊威由此有了更深的思考。

广式硬木家具(图/瞭新社)

他发现制作广式硬木家具时常常需要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应用于硬木家具的造型、结构等。谈到这些,梁俊威如数家珍——“其实广式硬木家具的结构是很先进的,清朝时已融入仿生学,像我们有一些长椅,它的腿是内翻s型的,形似虾足;还有常提到的节节高升,其中竹节也是仿生学的一种。另外,广式家具也涉及人体工学的知识,因为广式家具与西方文化融合,在设计和制作时会考量人们是否坐得舒服,可以选择顶腰或者顶上肩,根据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取舍……”。广式硬木家具兼容了多元的文化,每学习到新的知识,他仿佛进入了一片全新的世界。

就这样,梁俊威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精进着自己的技艺。如今,他已在广式硬木家具行业深耕20余年,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其中他最满意的作品,便是拿下第十八届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评比工美金工奖金奖的《龙狮宴会宝座》。“‘龙狮宴的纹样已经传承了好几代。我在制作时,将新的概念融入到了传统的元素中,相当于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龙狮宴,兼顾传统与创新。

梁俊威(左)被评为第三届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图/受访者提供)

与时俱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广式硬木家具蕴含深刻的岭南文化内涵,是中外文化交融的集中体现,其发展和崛起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清代初期至中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工艺美术各门类随之得到空前的发展,孕育出大量的手工艺人,为广式家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广州对外贸易发达,外国商人在广州居住时考虑到广州炎热潮湿的气候,入乡随俗地选择了木质家具,并通过海外贸易之路将其带到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中西方文化在此期间不断融合、碰撞,擦出火花,使得广式家具拥有了中西合璧的烙印。其中,从海外传入中国的西番莲纹便是体现中外融合的典型纹饰。

传统技艺历经数百年仍熠熠生辉,在梁俊威看来,守正创新是贯穿广式硬木家具传承之路的关键词。据了解,目前广式硬木家具从业者对传统纹饰图案的探索只占所有图案的20%30%,还有更多精彩的部分值得深入研究,其实我们在创作时,对传统图形进行调整和改变、融入新的元素,就可以做出不同新尝试。他的作品《献礼东京奥运会——“福聚五环系列聚宝盆》正体现了广式硬木家具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聚宝盆从上往下看刚好就是一个圆形,5个聚宝盆在俯瞰的角度正好类似奥运五环的标志。梁俊威笑道,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只做一个聚宝盆的话许多元素无法体现,但是5个聚宝盆就可以容纳不同的主题和素材,从而照顾到不同受众的审美,也对应了奥运的主题。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梁俊威融入了祥云”“等中国传统元素,并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创作了这个斩获第十六届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评比工美金工奖金奖的经典作品。

广式硬木家具的精美雕刻(图/瞭新社)

而对于创新路径的探索,也可同时兼顾广式硬木家具的实用性,百蝠图正是其中的生动例子。的谐音,这个传统纹饰的核心是蝙蝠”——图案共由八种形态的蝙蝠所构成,由四个方向汇集到中央,营造出福从四面八方来的景象,寄托了福星高照”“洪福齐天的美好寓意。

梁俊威介绍道,“‘百蝠图是我们一直传承的图案,我们每一代人的作品里都会用到这个图案,但应用在不同种类的硬木家具上。最早是我师傅的爸爸做百蝠,当时是以画屏的形式呈现,仅具有观赏性;到我师傅这一代,他把图案延伸到沙发套件中,百蝠就从装饰家具变成了实用家具,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如今,我把百蝠做到顶箱衣柜上,顶箱衣柜表面积较大,能够很好地呈现这个复杂的图案,进一步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除了纹饰,梁俊威认为,还可以在材料方面挖掘广式硬木家具的创新路径。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中式家具是纯木的,广式家具一般来说与云石一类的石材、螺钿镶嵌在一起。由此延伸,我们广彩、广绣等广州本土的非遗技艺能不能与广式硬木家具相融合?我觉得这可能是下一个创新点。

民国时期的酸枝木镶嵌螺钿荷塘清趣花板(图/瞭新社)

探寻创新路径后,广式硬木家具如何与时俱进地广开销路呢?梁俊威介绍,当前广式硬木家具的受众大多为文人墨客,跳出这个圈子之外,摸清消费者的喜好,才是广式硬木家具打开市场的制胜法宝

选购广式硬木家具的顾客大多对文化意趣有所追求,设计者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文化渊源赋予家具美好而深刻的寓意,并利用不同的图案和镶嵌的材料呈现,譬如学业有成”“福星高照”“步步高升等。针对希望事业节节高的顾客,我们将椅子前的一部分设计得比较矮而后面较高,蕴含步步高升的祝愿。他解释道。

传技授艺:教学相长也

在夯实自己技术的同时,梁俊威也在积极探索非遗技艺传承的方式。过去,广式硬木家具这一行当依赖师承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传承人之间的技术交流。如何打破这种知识的壁垒,成为了传承中的一大难点,梁俊威对此做了许多尝试。

他积极参与到非遗技艺的普及推广活动中,让硬木家具走进更多学子的心中。我们是2020年开始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第一间合作的学校是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课程为期一个学期,我每周去上一天的课,那时学校组织了20多名学生参与。

回想起这段教学经历,梁俊威感慨万分,制作广式硬木家具的时候,常用到手锯、凿子等工具,学生用起来可能会受伤。但是学生们都说没关系,我们要学就学完整的流程,让我十分感动。孩子们的认真热情时常打动梁俊威,他们年纪都很小,很多都是初一的学生,但是遇到困难不会放弃。特别是有些女同学,能够克服力量上的不足,用耐心和细心创作出好的作品。他期间意识到,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对象,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随之而变,得更灵活、更主动一些

梁俊威参与由广州市文化馆举办的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线刻体验课程(图/受访者提供)

梁俊威也曾在白云学院与白云技师学院做过广式硬木家具的展览。当时,部分的志愿者是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说道:他们看到广式硬木家具后很感兴趣,也提出想要更多地去接触与学习这项技艺。

梁俊威坦言,传统家具多用到榫卯结构,需要靠纯手工去完成。因此,相比起现代家具,广式硬木家具在成本、制作周期、市场接受度等方面不占优势。考虑到专业的前景与就业率,许多院校在这方面投放的资源相对较少。他建议,可以在高等院校中开设传统家具的选修课程,让传统家具走进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的了解与印象。另外,高校可以与硬木家具厂合作,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课余到硬木家具厂中进行实操。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工期长,雕花繁复,有极高的制作难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其制作工序已经从13道精简为4道,在提高了制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年轻的传承人学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目前,梁俊威招收了5个徒弟,采用两种培养模式,其中一位正在学习广式硬木家具的全流程,其他人则是专研其中一、两道工序。梁俊威时常教导学徒们不要盯着一个地方看,也不要死盯着一个地方做。他认为,年轻的学徒除了专注自身的工序本身,也应该尝试其他的岗位。

如何让年轻的学徒们耐得住寂寞,也是对非遗传承人传授技艺的一大考验。现在整个社会选择也更多,诱惑也多。如果是定制的产品,按照尺寸跟寓意进行设计,从图纸确认到成品制作完成,周期不会少于9个月。一些复杂的作品,每道工序可能需要到两三年。不过梁俊威相信,广式硬木家具是一门极具商业前景和文化价值的非遗技艺,在不断的挖掘传统与创新设计中,必能在家具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然后吸引更多的人来接触、传承这项技艺。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师生在松园红木进行参观交流(图/受访者提供)

如今,完全依靠自发性传承的时代已经过去,文化自觉的传承时代正在开始。梁俊威入选了广东省岭南文化艺术促进基金会发起的岭南·高度新时代岭南100名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和培训课程,与各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拓展眼界、深化对传统技艺的理解。

对于像梁俊威这样的青年非遗传承人来说,传承和弘扬非遗技艺既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责任。如何正确引导大众认识非遗、学习非遗、关注非遗、热爱非遗,让传统面向未来,把非遗带进生活,是一代又一代青年非遗传承人不断追寻的目标。

对话的最后,梁俊威对广式硬木家具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希望在具有收藏价值的同时,让实用性成为广式硬木家具的第一特性,这也是我现在一直在探索的;同时也希望广式硬木家具能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岭南文化在国内外传播的靓丽名片之一。

广式硬木家具反映了岭南先民的审美情趣,也烙下了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融的印痕。它精细而瑰丽,新颖而多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延续传承,其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从未衰减。如今,我们应该以借古开今、化古为新的态度对待广式硬木家具等传统制作技艺,在保持其本质不变的前提下,予以尊重和发展,并结合时代文化特色和现代生活需求,在未来继续打造守正创新的广式硬木家具,把这份精巧的技艺与独到的匠心不断地传承下去。(文字:范晶、刘恩、罗渼桦,摄影:侯文哲)


(瞭新社)

编辑:凌晓彤 责任编辑:李懿

来源: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