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这一内容,引发多方关注,可谓激活消费的一记妙招。
当前,学生假期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夏季天气炎热,冬季气候寒冷,客观条件致使外出旅行体验大打折扣。更为突出的是,全国中小学生假期高度重合,每逢寒暑假,热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不仅影响旅行舒适度,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鉴于此,若各地中小学能够灵活设置春秋假,可有效实现错峰出行,分流景区寒暑假的客流压力。与此同时,错峰出行模式还能破解假日经济“潮汐效应”痛点,激活家庭消费潜力,促进旅游市场在不同时段均衡发展,助力各地提振消费。
但孩子放春秋假,父母能不能跟着一起休假?如果仅仅是给孩子放春秋假,父母却不能享受带薪休假,那么孩子的假期谁来管将成为父母的新烦恼。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将面临“孩子放假、家长上班”的难题。
这种“制度断层”可能会导致部分家庭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培训机构,从而形成新的负担。所以,给孩子放春秋假,能不能发挥带动旅游消费的作用,还需要带薪休假制度等政策的配套落实。
另一方面,当下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面临的不是假期太少的问题,而是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可见,如果不改变当下的教育生态,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春秋假很可能再度沦为补课抢跑的时间。
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安排,本质上是对教育时间分配权的重新配置。这种制度变革不仅关乎假期数量的增减,更涉及教育理念的革新、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公共政策的完善。
中小学校如果能灵活设置春秋假,让孩子在气候适宜的春秋季走出校园,放松身心,并带动社会的消费,这样的局面应该是公众乐见的。
只有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携手共进,协同解决配套政策、教育观念、学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春秋假制度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