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食药>正文

为什么要食用碘盐 不会碘过量吗?

2024-05-16

5月15日是我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而导致机体碘摄入不足,造成以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综合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孕、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这些病症以前被命名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现在统称为碘缺乏病,以更全面地反映因碘缺乏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碘缺乏病的临床表现因缺碘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异。对于成年人,碘缺乏可能导致畏寒、精神差、便秘、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白天可能会打瞌睡,这是由于缺乏甲状腺素导致身体基础代谢率减慢造成的。对于未成年人,碘缺乏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生长,表现为学习成绩差、反应迟钝、身材矮小,临床上这种情况称为呆小症。对于孕妇,碘缺乏可能导致胚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孩子出生时面容比较奇怪,体重较低。

碘缺乏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环境缺碘和饮食不当导致的。一些远离沿海地区以及海拔比较高的山区,土壤和水分中含有的碘元素特别少,特别是一些经过冰川冲刷的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地区。此外,如果膳食结构不合理,没有吃一些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海鲜、海带、海藻、紫菜等,也容易导致身体缺碘。

碘缺乏病的危害呈现十分宽泛的疾病谱,所以被定义为“综合征”,包括:最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最严重的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症)、以及碘营养不足造成的各类不良妊娠结局。

现有研究提示:妊娠期间,轻度的碘营养摄入不足就会造成轻度的发育损伤。这种损伤因为无法对比,所以不易察觉,而且损伤一旦发生就不可能通过营养强化/治疗/训练等手段恢复,因此孕妇及胎儿是防控碘缺乏病的重中之重。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WS/T 578-2017)》标准的推荐:普通成年人日均应摄入不少于120微克碘,日均摄入量不应超过600微克碘;孕妇日均应摄入不少于230微克碘,乳母日均应摄入不少于240微克碘。

为了预防和治疗碘缺乏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饮食调整:增加海带、紫菜等富含碘元素的食物摄入,尤其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需要特别关注碘的摄入量是否充足。

食盐加碘:在食盐中添加碘是一种有效的碘缺乏预防措施。碘盐是国家实施食盐加碘计划的主要手段,居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和使用碘盐。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饮食调整,还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锻炼身体、不熬夜、避免吸烟和酗酒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更容易出现碘缺乏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

如果出现碘缺乏病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然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还需要进行饮食调理,如使用加碘食盐进行烹饪等。

一个地区环境中的碘元素水平决定着当地居民的健康是否会受到碘营养不足的威胁。《碘缺乏地区和适碘地区划定标准(WS/T 669-2020)》判定,饮用水水碘中位数低于40微克/升的地区为碘缺乏地区。据介绍,各地根据国家标准选择的食盐加碘剂量是经过科学测算与实践检验的,正常饮食外如无其他碘营养来源或高碘营养食物长期过量食用,食用碘盐是可以保证居民科学、适宜的碘营养摄入的。如果长时间不食用碘盐又缺少其它的外源性碘营养补充,必然会出现碘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

国内外的长期实践证明,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最简便、最安全的有效措施;均衡合理的碘营养摄入是维护自身及家人健康的关键之一。(瞭新社)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小晶

来源:中国经济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