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东方欲晓,晨风拂过山岗。从瑞金市区出发,记者乘车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叶坪华屋村,瞻仰著名的17棵“信念树”。
9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夕,17位刚刚参加红军的青年怀着“青松常在,革命必胜”的信念,在这里种下17棵松树,同时约定:革命成功后要一起回家;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要替阵亡的战友照顾好爹娘和这些树。
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曾经的小树苗早已亭亭如盖,但这17名青年一个也没能回来。
后来,华屋村村民把烈士的名字刻在木牌上,挂在树干的醒目位置。从此,这片树林被乡亲们叫做“烈士林”。乡亲们说,17位勇士一直跟党走,化作了17棵“信念树”,我们要守护好这片树林。
“这17棵‘信念树’,见证的是红军将士‘一直跟党走’‘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无限忠诚,反映的是红军将士忠于理想、忠于信仰的如磐初心。”记者踏访中看到,南部战区空军某旅某连三级军士长张清禄站在树前,正通过视频连线给全连官兵讲述“信念树”的故事。
他说,17名红军战士为什么如此坚定跟党走?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给出了答案: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经常有部队官兵和各界人士来‘烈士林’祭奠英烈。”义务为游客讲解十余年的烈士后代华盛告诉记者,这17棵树,早已成为理想信念的生动诠释。数十年来,每到清明,这里都举办祭英烈活动;每逢开学季,新生们都来这里上“第一课”;新兵入伍、民兵入队、老兵退伍,都来向17位烈士“报告”……就在今年9月初,瑞金市140名预定新兵来到华屋村开展役前教育,每人种下一棵“信念树”。
站在苍松和幼苗之间,记者感到,时光仿佛在这里交汇碰撞。90年前,17位青年种下树后,开始万里长征;今天,新时代的青年人同样从这里出发,踏上从军报国的征途。
种树的人,种下的是信念;守树的人,守护的是传承。张清禄对此感受更深:“我家就在瑞金市区红都大道边上。从小我就发现,来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1934年长征开始前,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也是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群众支持革命、参加红军的热情很高,“母送子,妻送郎,人人争相上战场”,当地有“家家有红军”的说法。
听这些故事长大的张清禄,对自己生在红都瑞金深感自豪。特别是参军后,他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更深了。每次休假回家,他都要祭奠英烈。这次,他在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英名录中找到了这17位烈士的名字。那一刻,他觉得热血在心中激荡:“先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初心:坚决跟党走,不畏牺牲,英勇战斗!”
“这里,就是当年红七军团北上抗日的出发地。”记者跟着张清禄来到叶坪红军广场,只见当年的阅兵台旧址,树木郁郁葱葱,四周遍插红旗。
1934年7月6日,红七军团官兵从这里出征,高举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奏响了长征的序曲。
3个多月后,中革军委第五号命令从瑞金发出,8.6万名红军将士从中央苏区出发,踏上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的万里征途。
“长征出发时,红军战士并不知道往哪里去,更没有人知道此后山迢迢、水长长,关隘重重、荆棘遍地,但他们义无反顾。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踏上征程。”通过视频听着张清禄的讲解,千里之外很多刚入伍的年轻战士不禁追问:是什么让红军将士虽死无悔追随红色旗帜?是什么让他们在一次次绝处逢生中更加笃定前行?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苏维埃新中国!”张清禄将手机镜头对准现场的一个个标语,告诉大家:坚信自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奋斗,坚信自己值得为这样的事业而流血牺牲——这是革命先辈的回答。长征的胜利,是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结出的果实。
“虽然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我们的理想信念没有变。”张清禄告诉记者,近年来,全旅官兵始终牢记习主席“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指示,着眼担负的使命任务,聚焦备战打仗开展技术革新,取得的多项创新成果应用于战训实践,高标准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并多次在国际军事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记者通过视频看到,讨论交流中,很多官兵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强军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