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大湾区>动态>正文

广州荔湾:办好“民生微实事” 绘画长者幸福圈

2024-09-27

麻石街巷里,白发街坊漫步前行;趟栊门里,银发居民闲聊家常;老榕树下,长者休闲纳凉。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之一,荔湾区内有不少长者生活在此。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何保障长者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安全保障和品质提升,是荔湾区完善城市功能服务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议题。

民生安则民心稳。今年以来,荔湾区始终坚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关于“民生微实事”工作的部署要求,用心用情办好1300余项“民生微实事”。翻开荔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一览表,不难发现,表中涉及多项养老方面的项目,通过改善吃、住、医等服务,为银发族绘画晚年生活幸福圈。

升级长者饭堂,送上舌尖美味

“我的‘五件套’午餐补贴3元后,只需要花11元。昨晚手速够快,又在群里抢到优惠红包,花1元,又能买到一碗红豆糖水,好味!”今年76岁的邓姨每天从芳村坐车到位于南源街道青年社区的桐乐社区饭堂吃午饭,一份肉饼、一份韭菜炒蛋、一份白灼生菜、一碗米饭、一碗例汤……邓姨吃得津津有味。

今年春节后,桐乐社区饭堂完成整体升级改造,170平方米的长者饭堂为街道17000多名长者提供早午晚餐服务,也吸引了来自芳村、金沙洲等周边区域长者前来帮衬。每天,桐乐社区饭堂接待顾客400-500名,其中长者占70%。

“长者饭堂每天至少提供18款菜式,每周更新菜谱,有专业的营养师指导菜谱制定。”桐乐社区饭堂工作人员邓惠华介绍,桐乐社区饭堂引入了桐乐集团企业资源,实行连锁管理模式,每天供应新鲜现炒现做菜式,能解决长者饭堂只能提供盒饭的痛点。“我们使用炒菜机器人,每道炒菜的调味能做到定量,避免重油重盐,也能保证食品安全。”

“开心!下午又可以唱歌啦。”正在就餐的长者发出了欢呼声。邓惠华为长者们调试电视、音响等设备,准备为长者们开设小型歌会。“长者在饭堂内除了就餐,还能参与定期举办的集体活动,比如月度生日会,理疗义诊等,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目前,荔湾区设有长者饭堂162个,今年以来累计服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53万人、59.09万人次。

今年,荔湾区还将优化长者饭堂助餐配餐服务网络,将供餐时间尽量拓展至早晚餐及周末,并全力优化提升菜品质量。加快推进引领性长者饭堂建设,按照广州市的标准,指导各街道做好长者饭堂硬件和软件提升工作,确保建成13个以上引领性长者饭堂。

完善就医服务,守护银发健康

“阿姨,您要看什么科?”“阿姨,我先帮您量一下血压”……在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午的就诊时段尤为繁忙。在导诊台,4名专职护士耐心地为前来就诊的长者提供导诊服务。

“在日常中发现,长者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需要耐心且快速应答,我们将导诊护士从1人增加至4人,提高了导诊服务效率。”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朱洁明说,导诊服务改善了,居民就医满意度、12345表扬工单量也有所提升。

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根据本地长者语言特点,通过粤语电话语音或人工电话,在每季度、年中、年末对家庭医生开展知晓率、满意度和续签率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分配依据,与相关重点工作的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

“逢源街道11000多名常住老年人中,65岁以上老人有近90%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朱洁明介绍,今年结合逢源街道办事处网格化治理工作,在家庭医生服务中建立了重点人群网格化服务,以25-30人的“大团队-(村)居委”、3-4人“小团队-网格”,“包干分片”建立家庭医生团队和社区网格员协作机制,落实“老、高、糖”等重点人群网格片区精准划分,有效提升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服务水平。

逢源街道面向长者的“医”护健康不仅建立在诊室内,还延伸至网络。翻阅微信公众号“彭思颖全科医生”,《糖尿病患者一周早餐餐单》《关于高脂血症饮食的误区》等数篇文章获得较高阅读量。

广州市五星级家庭医生、全科(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彭思颖表示:“患者到门诊问诊时间相对有限,尤其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人多数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更需要延续性的诊疗服务。建立诊室外的交流,能开拓患者的咨询渠道,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和依从性。”

据悉,荔湾区通过“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开展了居家健康监测、“义诊集市”等活动,为长者提供家门口的健康咨询服务。此外,还通过特色项目守护长者健康,如岭南街道通过电动爬楼轮椅服务项目,为辖区“失能悬空老人”提供陪伴就医服务,让长者“医”路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