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微信 |
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 考察队由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组成,这是我国第2次在南极实施3船分航段考察。“雪龙”号2024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202 ...
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飞起来”和“保安全”的关系,从技术、政策、生态协同等维度深化对两者辩证统一的认识。 一方面,需激活“天、地、人、机、链”五大要素,助力低空经济飞得更快。 ...
《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将于5月1日起施行,旨在进一步激发航天企业活力,推动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卫星网络国内协调是指在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框架下,我国卫星网络之 ...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是加速我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和能力提升,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认为,人工智能不是一次 ...
随着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大科学装置对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当前,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提速。今年以来,多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涉及物 ...
当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怎么办?这是许多科幻电影探讨的终极生存命题。 “我也看了电影《流浪地球》,艺术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但一些情节还是有科学根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日 ...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球状星团中发现了一颗被弹射而出的恒星,其弹射速度高达550公里/秒。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如此高的逃逸速度,很可能是因为该星团中心存在中等质量黑洞。这一 ...
“古人望月抒怀,我们揽月而归!” “每一件展品都是中国航天人的军功章。” “同时看到嫦娥五号、六号取回的月球正、背面月壤,非常自豪。” 4月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九天揽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