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当下,走进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将为您呈现一个古人眼中的“动物世界”。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展览以“百鸟鸣春”“百兽率舞”“百态生灵”三个单元展开,精心遴选63套、共计117件自唐代至清代的珍贵作品,跨越千年时光,涵盖禽鸟、畜兽、草虫、鳞介等多个门类。
禽鸟作品一直都是动物画中数量最多、最为精美的,流派、技法也最为复杂,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鲁颖说,这次展出的都是故宫博物院收藏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百鸟鸣春”单元中,既能看到“黄家富贵”风格的代表作品——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又能欣赏淡雅清新的北宋崔白《寒雀图》、宋徽宗赵佶的《锦鸡芙蓉图》轴,尤其是清代余省、张为邦合绘的《鸟谱》图册,更是让爱鸟人士大饱眼福。
《鸟谱》图册是乾隆时期的清宫画师余省、张为邦,用11年时间,根据康熙时期画家蒋廷锡的图本所摹,右页为图,左页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其名称、产地、生态特征、习性等,并抄录《尔雅·释鸟》《诗经》《禽经》等典籍中相关著录,共记录鸣禽、攀禽、陆禽、猛禽、涉禽、游禽等六大类、数十个品种。第一至第四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五册至第十二册,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鸟谱》原本绘制了360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宫中又新进了一只额摩鸟(鹤鸵),乾隆皇帝视为珍禽,喜爱有加,专门做《十韵诗》歌颂,并谕令宫廷画师绘制此鸟续入《鸟谱》,因而现共有361幅。图册中除中国本地鸟类外,也有不少外国鸟类。记者看到,图中的鸟类主体用工笔重彩与西洋画法结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背景则采用传统水墨风格。这使得《鸟谱》既具备西方博物绘画的真实性,又不失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意蕴美。
与《鸟谱》的科学性相比,同样的作者、同样的种类丰富,《兽谱》却充盈着魔幻色彩:它描绘的是《古今图书集成》《山海经》等典籍中记载的各种兽类。有的是根据记载加以想象而画,有的则是根据兽的真实形象如实描绘。记者既看到牛、马、狗等真实的动物,也发现了獬豸、九尾狐等神兽,还有些自然界确有此兽,但画得“天马行空”的——画家笔下的狳犰居然长着鸟喙。当时动物名称与现在也不同,比如犀牛,图册上称为“鼻角兽”。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百态生灵”单元的展柜里,《写生蛱蝶图》描绘了一幅群蝶恋花的田园小景:群蝶翩翩起舞于繁花之间,与下方摇曳的秋花、枯芦相映,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和谐画卷。鲁颖介绍,此画卷上无作者款印,后依明代董其昌题跋定此卷为北宋知名写生画家赵昌所绘。经由当代专家审定,认为此画体现了宋代写生花鸟的新风格,艺术水平很高,虽然不一定是赵昌之笔,但确为珍品。
如果您对写生作品情有独钟,就一定要去“百兽率舞”单元看看金代张珪的《神龟图》卷。画面右下方临水沙滩上,一只背上长有绿藻的龟缓步爬行,伸长脖子昂首向天空吐出一口白烟,白烟又在上方空中汇聚为祥云,环绕于半隐半现的一轮红日,红日中还有一奇字。关于此字究竟是什么,学界尚有争议,主要有“寿”字说和道教符箓说。画中龟的造型准确,细线勾描,龟甲、鳞片描绘一丝不苟,表现出画家超强的对物写生水平。
龟,曾与“龙、凤、麟”并称为“四灵”,是“四灵”中唯一真实存在的爬行动物。在中国,灵龟的信仰源远流长,最早被作为通灵神物,与王权政治紧密相连,后来被当作吉祥长寿的吉灵之物加以崇拜,在唐朝达到顶峰,但是自元代后逐渐衰落,后世仅作长寿之意。在金代,此种龟应为吉祥灵瑞的代表,因此画题名“神龟”。鲁颖说,金代虽不如北宋宣和专设画院,但有类似专属画家为皇室作画,款署“随驾张珪”明显地表明了张珪的身份应为皇帝身边的画家。这件《神龟图》是张珪的传世孤本,是其为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所绘,也是流传极少的金代绘画之一,具有重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展厅里,“最大”的动物当属清代郎世宁画的《十骏图万吉骦》,大小与真马尺寸相近。郎世宁是意大利人,他将欧洲的油画、铜版画、天顶画以及焦点透视画的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在清代宫廷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新颖绘画风格。这匹独占一个巨型展柜的白马,是紫禁城十骏之首,叫万吉骦。画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马的神态、皮毛的质感,辅以光影透视法,使得马的肌肉分毫毕现,形象逼真,充满力量感。
据介绍,这次展览的117件作品中,有73件经《石渠宝笈》著录,很多是首次与观众见面,也有很多是超过十年没有展出过。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与专业人士来说,很多展品都是美术史教科书里的插图,这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观察、学习机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鸟谱》《兽谱》突破了平铺陈列的常规做法,首次使用量身打造的画框悬挂式阵列呈现。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