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7
吉祥物“小水滴”演绎裸眼3D秀,1∶1真人复刻的“数字人”现场直播,大型巨幕立体电影带领观众遨游祖国壮丽河山……
数字化是本届文博会一大亮点。今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在鹏城之滨拉开帷幕。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数字中国”展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类文化企业齐聚一堂,呈献文化与数字结合的创意盛宴。
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广东历来敢饮文化产业“头啖汤”。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曾经铸就流行音乐与影视的辉煌。如今,文化产业在这里迎来数字化蝶变,华为、腾讯、励丰、凡拓、咏声、华强方特等响亮的名字,立起文化新业态的行业标杆。
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广东数字文化产业亮出硬功夫、真本领,“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进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飞跃,正全力跑出加速度。
新布局 “双核多点”建设“数字湾区”
万朵花瓣降临、巨鲸飞跃小蛮腰,澳门塔变身太空火箭发射装置……2022年的新春AR灯光秀,以数字技术让湾区双塔“梦幻联动”,引发网友刷屏。
动画影像视频、360°全景、高清细节大图……点击进入粤剧艺术博物馆“虚拟漫游”平台,市民可以“云端”体验酷炫粤剧文化之旅。粤剧艺术博物馆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对建筑全貌、馆藏展品文献进行数字化提升。“来粤剧艺术博物馆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馆长马楠告诉记者。
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数字技术“点亮”大湾区城市。抢抓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风口”,广东数字文化产业加速领跑。
广东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以广州、深圳为“双核”引擎,“双核多点”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全省形成。《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将“打造粤港澳世界级数字文化中心”列为六大重点工程之一。
“数智经济到琶洲”。2015年以来,聚焦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主题,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31个龙头企业先后在琶洲引进落地,涉及消费及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今年3月,2023年海珠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上,海珠数智文创“一平台两支撑”措施重磅发布,打造广州数字文化产业新高地。
从“深圳速度”“深圳质量”到“深圳设计”,创意渗透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数据显示,深圳数字创意企业超过1万家。2021年公布的“深圳文化企业100强”中,100家企业都属于数字创意产业。
创新之城深圳,正在全力推进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将推动数字创意技术和设备、内容制作、设计服务、融合服务等四大业态创新发展。位于深圳的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日前揭牌。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大力发展影视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数字设计“1+4”业态,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创意全产业链集聚区。
珠海、东莞的游戏动漫、演艺娱乐、数字会展,佛山的影视制作、工业设计,汕头的玩具、服装等衍生品制造……广深“双核”引擎作用的不断提升,正在辐射带动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预期,到2025年,广东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将突破6000亿元。
新智造 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去年7月,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揭开面纱。大厅里,幕墙上的投影秀流光溢彩,历朝历代的版本形态活现眼前,让中华文明“藏书阁”的形象深入人心。
这是广州凡拓数创团队打造的3D Mapping投影秀。作为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整体展陈单位,凡拓数创还运用数字孪生、空气成像等多种领先的数字化技术,连缀四大常设展区,为观众带来一趟穿越古今的“版本之旅”。
巨大的中国结悬浮在空中,80名舞者在地屏上翩然起舞,走出一幅唯美的《垂柳图》……充满“中国式浪漫”的经典场面,见证着“广东智造”不断自我超越的魄力。冬奥会开、闭幕式和国家体育馆等赛场内不少视效与音效技术,来自利亚德集团及旗下广州励丰文化。现场约有70%的LED屏幕都由利亚德提供。
“14年来,作为‘双奥之企’的我们,一直在科技文化融合的赛道上奔跑。”利亚德集团广州励丰文化总工程师李志雄透露,北京冬奥会的播控系统采用全国产设计,设备性能却比国外设备更加先进稳定,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裸眼3D视觉效果。
去年,广东全省有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4267家,营业收入1.04万亿元,均占全国五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坚持制造业当家,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制造企业成为“领头雁”,带领广东实现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飞跃——
以鸿蒙文娱系统为代表的5G和人工智能应用,展示出华为助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实力;腾讯通过数字引擎和数字仿真技术应用,打造古乐计划、云游长城、数字藏经洞等体验场景;广东省广电网络以数字家庭系统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文化遗产传承找到新的舞台。每件文物背后的文化记忆,都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在阳江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一架褐红色的巨型天车悬在“南海I号”上方,中央搭载着一台三维激光扫描仪,正在来来回回对船舱进行“无死角”拍摄。
“这是世界首创的智能考古测绘平台,也是水下考古一次新的突破。”广州欧科副董事长王勇介绍,这座为“南海I号”量身定制的平台,目前已留下500多TB的完整数据记录,实现发掘过程全面回溯与虚拟仿真。
走向全国的“广东智造”,也让越来越多中华传统文化IP“火出圈”。乘着“新文创”的东风,腾讯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深入合作,打造出“数字故宫”“云游敦煌”等多个“爆款”案例。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故宫·腾讯联合创新实验室”落地并投入运营。通过数字化采集与利用,故宫珍藏的百万件文物将在这里迎来“新生”。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探索之路,也将从广东这片创新沃土,翻开新的篇章。
新业态 大批特色产业集群应运而生
“互联互通”的精神特质、开放创新的文化气质,让广东成为孕育数字文化新业态的沃土。
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数字赋能、创意驱动,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
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新业态集群。
2022年,广东全省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5728亿元,相关发明专利累计有效量6521件,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在全国“一骑绝尘”: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数字音乐、数字电影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电竞、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催生一批优质数字内容原创作品与数字创意头部企业。
近50家数字创意领域孵化器,15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基地)相继落成。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漫画节等影响力与日俱增。
酷狗音乐、荔枝等大量优秀音乐企业云集花城。羊城创意产业园、广州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园区、广州飞晟园区等国家级音乐园区,星海艺术产业园、广州珠江钢琴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园,也对广州数字音乐产业的融合集聚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分析,一个互联网化的音乐娱乐生态圈正在湾区悄然成型。去年,广州正式启动的“大湾区音乐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正在推动更多原创音乐从大湾区扬帆出海。
去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超2100亿元,动漫产值超600亿元,游戏业收入占全国4/5,电竞收入则占全国七成以上。目前,广东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游戏产业集聚区,“动漫游戏产业之都”也正在成为广州“文化名片”。
“随着动漫产业链集群初步形成,其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互补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广州漫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显峰表示,与动漫产业跨界融合,给电影、潮玩、游戏等领域发展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广东正在加速数字文化产业布局,持续打造数字文化创意集聚区。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的奇迹,在越来越多领域上演。全省各地以头部企业为“链长”,配套链接上下游产业,400多家文化产业园区先后落成,大批特色产业集群应运而生。
抓住“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背靠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广东数字创意产业正以一往无前的雄姿,朝向“打造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砥砺前行。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