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军事>军情>正文

在城与舰的“双向奔赴”中品味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丰硕成果

2024-05-11

城与舰的双向奔赴

汽笛长鸣,战舰靠泊。

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多艘战舰停泊在沿海城市码头,举办舰艇开放日活动,接待群众参观。在河北唐山、山东烟台、浙江温州、福建厦门等地,以城市名字命名的舰艇来到各自的命名城市,与市民亲密接触,开展系列双拥活动。

以同一个名字为牵引,城市与战舰有了特别的联系。此次各地群众喜迎“战舰回家”,进一步凝聚了军心民心,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激发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行动自觉。

跟随着初次回到命名城市的海军温州舰和连续第二年靠泊山东省烟台市的海军烟台舰,我们看到一幕幕城舰共建中的动人场景,也品味着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丰硕成果。

海军烟台舰连续两年回到命名城市山东省烟台市——

山海再“携手”

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欢迎烟台舰靠泊。吴 頔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巧艳与烟台舰女兵一同体验剪纸。吴 頔摄

谷雨时节,风和日丽。4月19日,朝阳下的海军烟台舰缓缓驶入烟台港K11码头。不远处的广场,人声鼎沸、红旗攒动,烟台市民以热情奔放的“海阳大秧歌”迎接烟台舰回家。

码头上,一位耄耋老人格外引人注目。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荣立10次战功的98岁老兵孙佑杰听闻烟台舰再访“第二故乡”,早早在码头守候家乡舰的到来。

舰艇靠岸后,孙佑杰在年轻水兵的搀扶下登上战舰。他仔细打量着舰艇每一处构造,轻抚舰上各型武器装备,与水兵们互相敬礼致意。

“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军舰越来越先进,我太高兴了!”孙佑杰激动地说。

近年来,烟台舰与烟台市大力推动双拥共建工作,烟台舰连续两年开展“山海同行,舰回烟台”系列活动,双方携手举办国防教育宣讲、非遗文化交流、舰艇开放参观、特色专业展示交流等系列活动,共同奏响新时代“爱我家乡爱我舰,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动人乐章。

战舰回到命名城市,深切感受到家乡人民的拥军热情,沉浸式体验了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老师,我是属牛的,可以剪一个小牛的剪纸吗?”烟台舰女兵卫振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巧艳并排而坐,认真学习老师的剪纸手法,不一会儿,一个形象灵动的小牛剪纸就跃然眼前。

去年烟台舰首次回到家乡时,梁巧艳创作了一幅两米多长的烟台风光剪纸作品送给烟台舰。这次,她登上舰艇教官兵剪纸技巧,向官兵介绍烟台传统非遗文化。

无论是掐丝珐琅“掐”出的“吉”字,还是烟台面塑“捏”出的花朵,非遗传承人用巧手传递真情,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舰上的亲人们。

此次烟台之行,除了刚结识的新朋,还有阔别重逢的老友。

2022年1月4日,烟台舰执行第39批护航任务期间,收到8艘中国籍远洋渔船发来的护航申请,这些船上大部分是烟台籍船员。为保护渔船不受海盗袭扰,烟台舰所在护航编队通过延长接护点和解护点的方式,对渔船进行伴随护航,确保渔船安全过航亚丁湾。

护航结束时,渔船在船舷一侧悬挂“感谢伟大的中国人民海军保驾护航”的横幅,表达对家乡舰的感谢。

“当我们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看到烟台舰时,内心是踏实的,心情是激动的,如果有机会,我要当面感谢他们!”被护渔船船长杨原君回忆当年场景时说。

4月24日,杨原君手持当年悬挂的横幅,和船员一同登上了家乡舰。再次相见,大家围坐一圈,共忆“军舰为我护航、我为祖国自豪”的经历。船员们将横幅赠送给烟台舰官兵,作为彼此珍贵情感的见证。

作为9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城市,大海映照着城舰情谊,也见证着多年来烟台市的拥军情怀。他们在海岸区域建起“拥军楼”,支持沿海地区部队建设;在烟台市崆峒岛村,驻崆峒岛的官兵都有一张“驻军专用船票”,上下岛皆可免费乘坐往来客船。

跨越山海,再度相见。一位烟台市书法家为烟台舰题字“海上利剑”——愿这份期许伴着舰船,再绘壮美航迹。

浙江省温州市首次迎来海军温州舰——

“游子”归故里

浙江省温州市以“过水门”仪式,欢迎温州舰“回家”。潘敏苏摄

温州舰官兵为前来参观的学生演示海军实用绳结打法。卢 超摄

在两侧拖船喷出的弧形水幕之下,海军温州舰缓缓靠泊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七里港码头。

“过水门”,象征接风洗尘。4月21日,浙江省温州市为这艘初次回家的战舰准备了高规格的“过水门”仪式,温州舰也以挂代满旗和官兵分区列队的礼仪与命名城市人民见面。

来自温州永嘉的麻海云早早就等在码头,船刚靠岸,他一眼就看到了在飞行甲板列队的儿子麻森华。

快两年没见到儿子,却赶上儿子服役的温州舰返回命名城市与家乡人民见面,麻海云“幸福感满满的”。

温州舰入列以来,2次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劈波斩浪,仗剑深蓝,完成多次重大战备训练任务,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

今年,在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温州舰终于回到命名城市。

“这是温州舰入列以来第一次回到温州,就像‘游子’回到了故土。”温州舰一名战士在舰内的留言墙上写道。

来参加舰艇开放日活动的温州市第十二中学的学生们,给温州舰官兵带来300余张明信片,写满了同学们对温州舰官兵的崇敬和祝福。“听说很多海军叔叔没有来过温州,所以我们特别选择了温州风景名胜的明信片,希望海军叔叔能从明信片上熟悉温州的美丽风光。”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

码头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摆好桌凳,为官兵进行义诊;当地双拥社工则支起炉灶,现场制作温州小吃,邀请官兵品尝。

温州舰上现有7名温州籍官兵。见到家乡人,温州籍战士陈成敬忍不住讲起家乡话,与前来拥军的家乡人聊得热络。

“还是家乡的味道最正宗。”品尝家乡人在码头煮的鱼丸,耳畔尽是乡音,陈成敬只觉得“心里暖暖的”。

“能够回到命名城市,对战舰来说是很难得的经历,我们感到非常荣耀。”温州舰一位干部说,“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军地之间的认同感,增进了双方之间的感情。”

在舰艇开放日活动中,温州市民来参观的热情高涨。温州市实验小学教师陈阳专门带女儿驾车来到乐清,参加舰艇开放日活动。“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开设国防教育课,举行红色研学和军事训练等活动,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参观温州舰,我感到非常荣幸,孩子对海军也更了解、更向往了。”

麻海云也随儿子上舰参观,看到儿子已经成为这样雄伟的战舰的一名舰员,他点点头:“确实长大了。”

温州舰入列以来,温州人民始终牵挂着这艘驰骋深蓝的利剑。在温州舰参加的第4批护航编队出征仪式上,温州市专门派出代表团为他们送行。护航期间,温州各界通过各种形式向温州舰官兵表达问候。

家人牵挂游子,游子惦念家乡。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袭击温州市,造成重大影响。温州舰领导代表全体官兵给温州市民政局打来电话,并组织舰上官兵为受灾地区捐款。

城舰同名,牵起的正是这样一段段军民情——舰上承载着976万温州人民的热切期盼,城市也为舰上官兵筑就了一个最可靠的港湾。

今年,温州舰还与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籀园小学签订双拥共建协议。官兵与同学们许下约定,未来将会更加密切交流,共同维系好这份珍贵的情谊。(瞭新社)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小晶

来源:解放军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